2013年2月16日 星期六

諦閑大師語錄――淨修編-1


論說
 
真信切願一心念佛為淨土法門之最要論
 
  夫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功德。總出心源。一切逆順苦樂生死涅槃。離此心外。無片事可得。故曰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作地獄。是心是地獄。念佛求生淨土。亦復如是。是心想淨土。是心是淨土。經云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維摩云。欲得淨土。當淨其心。如其心淨。則佛土淨。此之謂歟。
 
  今之淨土法門。無論緇素男女。老幼尊卑。誰人不知念佛。詰其何用。則曰修來世。或言生西方。若如是。豈全無信願。無信則安肯念佛。無願則不言生西。既有念佛之行。並有信願之心。理宜千修千生。萬修萬生。經云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今人念佛。至於臨命終時。求其決定往生。千萬人中。難得一二徼幸者。何所以耶。究其病根只在信欠真。願欠切。念佛欠一心耳。當知過在己躬。非法門咎也。故今摘取古人用心相應之語。以為十方緇白之勸。
 
  靈峰旭祖曰。夫念佛法門。別無奇特。只是深信切願力行為要耳。若信願堅固。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得生。若無信願。縱將名號持至一心不亂。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銀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修淨業人。不可不知。是知信願行三。實往生淨土之資糧也。如鼎三足。缺一不可。譬喻世人遠行。必要資糧預備。如百里之程。便要一日資糧。設千里之遠。不備十日資糧。必不能到。此則人所共知者也。求生淨土。亦復如是。無足疑矣。
 
  言真信者。如截流大師云念佛一法。須具真實信心。苟無真信。雖念佛持齋。放生修福。祗是世間善人。報生善處受樂。當受樂時即造業。既造業已。必墮苦。正眼觀之較他一闡提旃陀羅輩。僅差一間耳。如是信心。豈是真實。所謂真信者。
 
  第一要信得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是未成之佛。彌陀是已成之佛。覺性無二。我雖昏迷倒惑。覺性未曾失。我雖歷劫輪轉。覺性未曾動。故曰。(莫輕未悟一念迴光。)便同本得也。
 
  第二要信得我是理性佛。名字佛。彌陀是究竟佛。性雖無二。位乃天淵。若不專念彼佛。求生彼國。必至隨業流轉。受苦無量。所謂法身流轉五道。不名為佛。名為眾生矣。
 
  第三要信得我雖障深(業重)久居苦域。是彌陀心內之眾生。彌陀雖萬德莊嚴。遠在十萬億剎之外。是我心內之佛。既(是心)性無二。自然感應道交。如磁石吸鐵。無可疑者。所謂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矣。若具如上三種真信。雖一毫之善。一塵之福。皆可迴向西方。莊嚴淨土。何況持齋秉戒。放生布施。讀誦大乘。供養三寶。種種善行。豈不足充淨土資糧耶。唯其信處不真。遂乃淪於有漏。故今修行。別無要術。但於二六時中。加此三種真信。則一切行履。無煩改轍矣。
 
  言切願者。如堅密法師曰。淨土持名之法。有三大要焉。
 
  一者六字弘名。念念之間。必須具足欣厭。如出獄罪人。奔托王家。步步之間。欣厭具足。是故萬緣之唾不食。眾苦之忍莫回。高置身於蓮華。便訂盟於芬利。蛆蠅糞壤。可殺驚慚。
 
  二者參禪必不可無淨土。為防退墮。寧不寒心。淨土必不可入禪機。意見稍乖。二門俱破。(若夫余宗。在昔之時。不必改弦。但加善巧迴向。在今之時。祗可助行。必須淨業專修。冷暖自知。何容強諍。)
 
  三者一句彌陀。非大徹不能全提。而最愚亦無少欠。倘有些子分別。便成大法魔殃。只貴一心受持。寧羨依稀解悟。乞兒若見小利。急須唾棄無餘。棒打石人頭。撳撳論實事。
  
  以上三要。頗切今時。言一心念佛者。持名法門。貴在專一其心。無間無雜。非必以多念快念為勝也。先須覷破世情。了知三界皆苦。無一可樂。撇去愛念。放下塵緣。然後提起佛名。不緩不急。密密持去。高聲低聲。各隨己意。四字六字。俱屬無妨。出口入耳。記憶分明。名號字句。心中歷歷。乃至穿衣吃飯。坐立經行。這句洪名。綿密不斷。如呼吸相似。既不散亂。亦不昏沉。如是念佛。可謂事上能一心精進者矣。
 
  若能體究法皆如。心佛不二。所謂能念是心。所念是佛。離能念心。無別所念之佛。離所念佛。無別能念之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即佛即心。即心即佛。如是乃至生佛不二。自他不二。依正不二。淨穢苦樂。欣厭取捨。煩惱菩提。生死涅槃。悉皆平等。無有二相。一道清淨。不用勉強安排。但自如實體究。體究之極。與自本心。忽然契合。方知穿衣吃飯。總是三昧。嬉笑怒罵。無非佛事。一心亂心。終成戲論。二六時中。覓毫髮異相。了不可得。如是了達。可謂理上能一心精進矣。前一心似難而易。後一心似易而難。但能前一心者。往生可必。兼能後一心者。上品可階。然此兩種一心。皆是博地凡夫邊事。凡有心者。皆可修學。行者若能策進身心。精勤努力。近則七日內。遠則一生中。常作如是信願。常修如是行門。臨終華台穩取。必不在中下品矣。但辦肯心。必不相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