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31日 星期日

自修淨土學習次序

修學佛法應以淨土為先,
先在淨土有信心、心得,再行修習其他法門
如此,若臨到生死關頭,才能從容往生安養
若先修習其他法門,一旦臨到生死,才慌張念佛,恐怕不易有所把握
所以在此訂下自己修習次序:
 
一、念佛--必要、方法、存心
  1. 阿彌陀佛  

  2. 一念變無限美好(從樂入樂)

  3. 從樂入樂──由一念入無限美好-1 
  4. 從樂入樂──由一念入無限美好-2
  5.  從樂入樂──由一念入無限美好-3 
  6. 從樂入樂──由一念入無限美好-4
  7. 毛毛蟲變蝴蝶之 

二、淨土五經一論
  1.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2.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
  3. 阿彌陀經要解講(圓瑛法師)
  4.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淨空法師) (淨土大經科註 文字稿全集578集)
  5. 四十八大願
  6. 淨土大經解演義(淨空法師) (淨土大經解演義 文字稿600集)
  7. 無量壽經菁華(淨空法師)
  8. 佛說觀無量壽
  9.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10. 阿彌陀經要解演義
  11. 普賢行願品疏節錄
  12. 念佛圓通章疏鈔大勢至念佛圓通章要義) 
  13. 淨土經典佛說阿彌陀經 (27)、佛說無量壽經 (22)、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5)、普賢菩薩行願品 (11)、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13)、淨宗經典原文讀本 (7))
  14. 往生論 + 註;淨空法師講解-3
三、淨土增上
  1. 淨宗專集淨土隨身書 (26)、淨宗入門 (33)、淺釋講記 (27)、開示語錄 (25)、念佛修持 (38)、念佛感應 (8)、精進佛七 (13)、往生文集 (41)、答問解疑 (6)、進階修習 (12)
  2. 往生論偈頌二講
  3. 三時繫念 
  4. 臨終備覽--慧律法師
  5. 助念生西須知 
  6. 普賢菩薩〈警眾偈〉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7. 淨土修證心要  
  8. 談談往生西方的關鍵問題
  9. 念佛三要 
  10. 念佛法要
  11. 龍舒淨土文 
  12. 佛說阿彌陀經經義略說
  13. 蓮池大師的淨土思想  
  14. 勸發菩提心文--省庵大師 講義錄要-諦閑法師講述
  15. 勸修淨土詩--清.省庵大師
  16. 一句彌陀《念佛伽陀教義百偈》--徹悟大師
  17. 讚阿彌陀佛偈略說-會性法師
四、淨土祖師傳記、往生傳記
  1. 淨土聖賢錄(慧律法師)
  2. 《善導大師新傳》 
  3. 淨宗祖師 
  4. 往生文集 (41)
  5. 淨土往生傳 
  6. 各宗祖師傳記-1、-2
  7. e世紀往生傳
  8. 近代往生隨聞錄(寬律法師) 
  9. 善女人往生傳 
五、淨土祖師文集
  1. 七葉佛教書舍淨土法師文集印光大師文鈔 (9)、李炳南淨土選集 (25)、蕅益大師淨土集 (12)、淨空法師法語系列 (24))  
  2. 印光大師文網路專集( 淨土開示、法語擷錄、文鈔精華錄……)
  3. 印光法師文鈔印光大師文鈔(增廣正編卷第一)〕 
  4. 蕅益大師全師蕅益大師全集淨土十要印光大師 道證法師 
  5. 竹窗隨筆 蓮池大師著 (西方發願文白話解釋
  6. 《十疑論》及淨土法音《廬山青蓮寺結社念佛宣言書》(印光大師)《十疑論》(天台智者大師)《略論安樂淨土義》(後魏曇鸞法師)西方發願文(蓮池大師)復濮大凡居士書(印光大師)) 
  7. 蓮池大師七筆勾淺解
  8. 彌陀疏鈔  
  9. 徹悟大師遺集  (遺集下(無缺字)
  10. 光明善導大師 (善導大師語錄)
六、其他佛學+生活修行
  1. 佛經選讀心經 | 阿彌陀經 | 普門品 | 金剛經 | 地藏經 | 無量壽經 | 四十二章經 | 圓覺經| 佛遺教經 | 八大人覺經 | 維摩詰經 | 法句經 | 楞伽經 | 楞嚴經 | 法華經 | 華嚴經
    | 觀無量壽佛經 | 普賢行願品 | 念佛圓通章 | 占察經
  2. 心經12
  3. 心經抉隱--元音老人
  4. 金剛經 
  5.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白話解說
  6.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7. 佛說十善業道經
  8. 學佛問答(淨空法師 )
  9. 認識佛教(96年講)(淨空法師) 
  10. 說故事(淨空法師)
  11. 太上感應篇(淨空法師)
  12. 十善業道經-儒釋道學說講座
  13. 了凡四訓
  14. 王鳳儀嘉言錄 
  15. 佛典故事 ( 經律異相 | 法句經故事集 | 百喻選輯) 
  16. 淨空法師影音(說故事……) 
  17.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官方中文網
  18. 醒世詩詞選 
  19. 「悟心銘」淺釋「解脫歌」淺釋永嘉大師證道歌淺釋 
  20. 禪宗祖師法語  禪宗祖師
  21. 生活啟示錄  
  22. 禪門公案
  23. 弘一大師作品及墨寶集:索性做了和尚
  24. 佛法學習初步--弘一大師
====
連結收集:來自〔「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
2012淨土大經科註 (147)
無量壽經會集本 (49)
淨土大經解演義 (600)
淨土大經科註 (578)
佛經選讀 (18)
印光大師開示 (111)
淨空老法師講演集 (385)
淨空法師 答疑解惑 (368)
淨空法師菁華開示 (348)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 (95)
佛法基礎. (51)
淨空法師學佛答問 (221)
地藏經講記 (35)
地藏經玄義講記 (22)
弟子規圖說 (39)
了凡四訓講記 (47)
太上感應篇 (261)
佛說十善業道經 (68)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 (336)
金剛經講義節要 (27)
佛說大乘無量壽經 (752)
大乘無量壽經菁華 (52)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50)
日常生活資訊類 (207)

2013年3月29日 星期五

放下!

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 
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 

 沒事,沒事, 


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放下!放下!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

 控制你的 妄想、分別、執著 ,就能往生。

人生如幻,五蘊皆空真性常住,無始無終


2013年3月12日 星期二

淨空法師:認識佛教(摘句)

我們從佛境界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就是受妄想、執著之害;每天還在繼續不斷的搞生死輪迴,也是妄想、執著;生活過得這麼苦,還是妄想、執著。妄想、執著的確是一切迷惑、災難的病根妄想、執著去掉一分、我們就得一分的自在,就恢復一分的智覺;要把妄想、執著斷得乾乾淨淨,我們的佛性就重新又恢復,恢復到本來佛
=====
修學淨宗所依據的經典是淨土五經一論。修行的方法有五個科目:「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大願王」。

淨業三福:
淨業三福,一是(人天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是(二乘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是(大乘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 「慈心不殺」:一切惡業中殺業最重,何以故?一切有生命的眾生,無一不珍惜自己的生命,無一不貪生怕死。雖然殺生是冤冤相報,但是,當他受果報之時,他是不會想到我前世殺他,今天我就應該被他所殺害;前生我吃他的肉,今生我的肉也應該供養他。如果能如是想,業債償清就了結了。假如他不是如此想,而懷恨在心,你殺我,我來生一定還要殺你,這冤冤相報就永遠沒有止息,且仇恨必定愈積愈深,這才是真正最可怕的。
  • 「修十善業」:佛將十善歸納為三大類:「身口意。」身業有三:「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口業有四:「一、不妄語。二、不兩舌。三、不惡口。四、不綺語。」意業有三,就是指起心動念:「不貪、不瞋、不痴。」
  • 欲望沒有滿足,莫不在拼命追求,希望得到滿足,此是貪心,已經得到的,不能放下,不肯施捨幫助別人,這是吝嗇,二者是謂慳吝,這是修學最大的障礙。佛教導我們用布施的方法消除慳貪的障礙。
  • 何謂愚痴?就是沒有智慧。世法佛法有真有假、有正有邪、有是有非、有善有惡、他不能辨別,認識不清楚,把假的當作真的,把邪的當作正的,無論他是有意無意,都是愚痴。
  • 「受持三皈」:三皈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 「皈」是回頭,「依」是依靠。
  • 佛者覺也」,佛就是覺悟的意思,「要從迷惑顛倒回頭,依靠自性覺。」。
  • 法者正也」,法就是正知正見;從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回過頭來,依自性的正知正見,這就是皈依法。
  • 僧者淨也」,六根清淨,一塵不染。自性本來是清淨的,沒有污染,我們要從一切污染回過頭來,依自己的清淨心,這才是皈依僧。
  • 淨宗依靠的「佛寶」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真正的皈依處;「法寶」是《無量壽經》和淨土五經一論;「僧寶」是觀音、勢至、文殊、普賢諸大菩薩。學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學大勢至菩薩的專一。
  • 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就此一句佛號,「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 念佛的人目的是求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清淨心,心淨則土淨,由生淨土見彌陀而圓成佛果。
  • 要如何而念佛,大勢至菩薩的祕訣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淨念是念佛時沒有懷疑、沒有夾雜,心是清淨的,一定要用清淨心來念;相繼是一句接一句不間斷。「不夾雜、不懷疑、不間斷」,這是大勢至菩薩教我們念佛的祕訣。淨念相繼,都攝六根,念佛決定成功。
  • 「住持三寶」就是佛像、經書、出家人。
  • 學佛的人家裡供養佛像,常常見到佛像就提醒自己,皈依自性佛,處世待人接物,一定要覺而不迷。
  • 念《無量壽經》,不是念給阿彌陀佛聽,是接受阿彌陀佛的教訓,他在經上教導我們如何存心,如何處事、如何待人接物。要把《無量壽經》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言行。
  • 「僧寶」是出家人。看到出家人,無論持戒、犯戒,都會提醒自己六根清淨,淨而不染。
  • 「具足眾戒」:制定戒條,是引導我們得到幸福美滿人生的規範,這一層我們一定要認識,我們才會樂意的接受佛的戒條。
  • 佛法:「慈悲為本,方便為門。」
  • 對人要「眾善奉行」對自己要「諸惡莫作」。善惡的標準就是戒律,遵照戒律去做就對了。
  • 佛告訴我們,人能持戒、守法,此人身心安定,沒有憂惱恐怖。安而後才能得定,所以修行特別重視戒律。
  • 因戒得定,因定開慧」。
  • 阿彌陀佛做老師,《無量壽經》就是課本。死心塌地念這一部經,念上五年再看其他的經。這要有很大的耐心,這就是「定慧等學」。除此經之外,其他的經都不可以看,就看這一本。五年之後,再看其他的經,體會就不一樣,真的不一樣。因為你有相當的定慧修養,所以樣樣都通達。
  • 「深信因果」:此處因果是專指「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 「讀誦大乘」:菩薩學佛,不能一天不見佛,不能一天不讀經。念《無量壽經》,就是阿彌陀佛在面前教導我們,他所講的道理,使我們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他的教訓,教導我們在世間,或是行菩薩道時,要用什麼樣的態度,什麼樣的心態,什麼樣的方式。
  • 課念《無量壽經》第六品(四十八願)。這是淨宗的核心,淨宗的根源。修行必定要與阿彌陀佛發同樣的願。彌陀發什麼願,我也發什麼願;希望我的心同阿彌陀佛的心,我的願同阿彌陀佛的願。與阿彌陀佛同心同願,這就是同志(志同道合),將來當然在一起。
  • 課念三十二品至三十七品。這是佛陀教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斷惡、如何修善、如何存養。所講的教訓都是對人、對事、對物的原則,一定要牢記遵守,此六品經就是戒律,受持即是持戒,持戒念佛就與阿彌陀佛的行解相應。
  • 「勸進行者」:要勸別人學佛、要幫助別人精進,這就是菩薩。
-----
六度

  • 菩薩行裡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從早上起床漱口、刷牙,到晚上睡覺,一天之中所接觸的統統是六波羅蜜,這才是真正的修行。

  • 〔布施〕

  • 常言說得好:「佛氏門中,有求必應。」為何有人求不到?因為他不明瞭事實真相,不懂得追求的方法。事實真相就是道理,如果懂得道理、方法,就沒有一樣得不到。佛給我們講明原理、原則,就是幫助我們有求必應。
  • 財富、智慧、健康長壽都是屬於果報;要想得到這個果報,一定要先修因。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報;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這是永恆不變的真理。
  • 「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因此,想得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這三種果報,一定要修財施、法施、無畏施這三種因。
  • 在日常生活中,念念為別人,不為自己,就是布施、就是供養。
  1. 譬如說早晨起來,你把家人盥洗所使用的東西都準備好,早餐、茶都燒好了,你就是在布施、供養你一家人,你在行菩薩道,修布施波羅蜜,在修普賢菩薩的廣修供養。你心裡多快樂。能這樣領悟就不會說:「家人都把我當老媽、下女、傭人,要我天天去伺候他們。」天天發牢騷,所有的布施功德都沒有了。念頭一轉,牢騷、痛苦就變成布施波羅蜜,立刻就得到佛法的快樂和智慧的實益。
  2. 一個人服務在公司行號裡,每天努力工作,如果是為了要多拿一點錢,或是為了地位要慢慢升高,那就不是布施了。若能如是存心:我今天努力的工作,是布施這個公司、是供養社會大眾,加薪與升遷非我所求,那是在行菩薩道。以菩薩的施捨心在做工作,永遠不疲不厭,會愈做愈快樂。這就是俗話常說:「人逢喜事精神爽。」假使事情是自己不願做,又不得不去做,就會疲倦、討厭。反之,歡喜、高興做的事情,會愈做愈有精神。
  3. 健康不在飲食,得歡喜心、得法喜,就會健康、長壽、年輕、不衰老。憂能使人老、使人病,每天愁眉苦臉就容易生病,衰老也會非常之快。歡喜是健康的因素,它是從布施波羅蜜得來的。
  4. 每個月繳健保費的時候,如果是為了自己生病而做準備,如此,將來一定會生病;不生病,這些錢就無法開銷。如果念頭一轉,我是在修布施、修供養;幫助那些有病的人,供養那些有病的人。這樣布施出去,你一生永遠不生病,因為你修的是不生病的因。
  • 念頭一轉,就是菩薩;念頭不轉,就是凡夫!菩薩與凡夫有何差別?覺迷而已矣。迷者--處處為自己;覺者--樣樣為眾生。樣樣為眾生,自己所得的好處真正不可思議,無法想像!處處都為自己,得到的好處非常有限,而且得到就沒有了。
  • 布施的內涵無量無邊。我們每一個人,每天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都可以修學。只要一念轉過來,就是行菩薩道;轉不過來,就是六道凡夫。
  • 凡是為自己的都是惡,為別人的都是善。初學的人聽了很難懂。人,為何不能為自己?諸位要知道,凡夫所以不能成佛,是由兩種執著障礙。第一種是我執,第二種是法執。我執要是破掉了,就證阿羅漢果;法執破盡了就成佛。念念為自己的人,我執天天在增長,即使修一切善法,也只是增長執著而已。因為執著不能破除,所以佛說此是惡。你若不想出三界,則另當別論;想出三界,一定要破我、法二執我執就是煩惱障,煩惱的根源;法執是所知障的根源

  • 財布施
  • 在佛法裡又將其分為內財與外財。外財是身外之物,內財就是身體(如做義工)。
  • 你有財富、有錢是福報;用錢是智慧。錢能用在社會上,能用在大眾上,這是大智慧,是真正會用錢。假使處處為自己著想,那是很笨的,修來的一點點福報,沒幾天就享完了。如果能將念頭一轉,將福報布施給眾生,福報就會更加增盛,直至無有窮盡。

  • 法布施
  • 佛法與世法,凡是別人想知道的、想學習的,只要我會、我就能熱心的去教導他,這都是法布施。乃至於各行各業無盡的知識、技術,沒有條件、不計酬勞的傳授,都屬於法布施。
  • 「一切布施中,法布施為最」:此處法布施是指佛法布施。因為世間的法布施不究竟,唯獨佛法布施能幫助一切眾生,進而獲得無量的智慧,無盡的德能、才藝,斷煩惱、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

  • 無畏布施
  • 在眾生身心不安、恐懼、害怕的時候,能幫助他,消除他的恐懼,這一類的布施稱作無畏布施。只要令眾生身心安穩,離開一切恐懼,統統叫做無畏布施。無畏布施所得的果報是健康長壽。
  • 吃素食是屬於無畏布施,一切眾生看到你都不會害怕,因為你不會傷害他;真正做得圓滿,得健康長壽的果報。

  • 究竟圓滿的捨(布施):
  • 究竟圓滿的捨是什麼?諸位,你有沒有煩惱?有。為何不把煩惱布施掉?你有沒有憂慮、牽掛?你有沒有生死、有沒有輪迴?把這些東西全部都布施了,你就得大圓滿、得大自在。這才是究竟的布施,也就是布施波羅蜜。我們要從身外之物,逐漸的練習施捨,捨到一切都能捨,最後連煩惱、生死都能捨棄,才能恢復自性的清淨光明。
=====
  • 〔持戒〕:持戒就是守法,世出世間一切事物,無論大小,都有它的法則,一定要遵循法則,才能做得圓滿、快速。
====
  • 〔忍辱波羅蜜〕
  • 小事要有小的耐心,大事要有大的耐心。
  • 忍分為三大類。一、是對人為的加害要能忍受,忍人家對你的侮辱、對你的陷害。能忍,絕對有好處;能忍,心清淨,容易得定,修道容易成就,也是最大的福報。二、是自然的變化,如冷熱、寒暑的變化,要能忍;飢餓、乾渴要能忍;遇到天然的災害,也要能忍耐。三、是修行,佛法的修學也要忍耐。在沒有得到法喜,功夫沒有得力之前,修行是很苦的,路是艱辛的,此階段過去之後就很快樂,因為功夫上軌道了。
====
  • 〔精進〕,精是專精,進是進步。
  • 在無量法門當中,必須是「一門深入」,才能成就。
====
  • 〔禪定〕
  • 並不是禪宗才修禪定,其他的宗派就不修禪定。以念佛而言,念佛目的何在?在得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禪定;教下修止觀,止觀也是禪定;密教修三密相應,相應就是禪定。
  • 不取於相就是禪,即不著相內不動心,不起心動念就是定
  •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 不但所有一切物質是夢幻泡影,我們起心動念、打妄想也是夢幻泡影。
====
  • 〔般若波羅蜜〕
  • 對境界不要起心動念,我們的真心就恢復。對宇宙之間一切事物的看法,就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此時的知見就是佛知佛見、正知正見,這就是「般若波羅蜜」,就是般若智慧。所以,般若智慧是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應用在前五度上。這就是我們要學菩薩行(即菩薩的生活),對於一切法明瞭通達,且於一切法不執著,盡心盡力去幫助別人。
  • 佛教給我們破迷開悟,把這些迷惑顛倒統統打破,才能看到事實真相,幫助一切眾生就是幫助自己。慈悲心、愛心是從「無緣慈、同體悲」而發,不談任何條件的。
 -----
十大願王

  1. 禮敬諸佛〕。﹁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就是諸佛。情是一切有情眾生,就是一切動物;無情是植物、礦物。所以,諸佛是包括所有一切。
  2. 〔稱讚如來〕。
  3. 廣修供養〕。
    • 供一切諸佛,不是單指已經成佛的這些諸佛;是情與無情全部包括在其中,沒有成佛的所有眾生,乃至於無情眾生全部都是。
    • ﹁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為最。﹂因為唯有佛法能教人破迷開悟,教人恢復、證得圓滿的自性,這是其他一切供養布施,都不能達到的。法供養中,是﹁依教修行供養﹂為第一。
  4. 懺悔業障〕。
    • 業障是所有的人都有。人,起心動念就造業;造業一定就產生障礙。障礙什麼?障了我們的本性。
    • 障礙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煩惱障另一類是所知障。這兩類障礙,我們不但沒有把它消除,反而天天都在造。諸位想想,你什麼時候不執著?
    • 「妄想」是所知障的根;「執著」是煩惱障的根。
    • 念佛人絕對不是有口無心,口裡念佛,心裡打妄想,一點用處都沒有。一定要做到念這一句佛號時,我心與佛心一樣,願與佛願相同,把四十八願變成自己的本願,這才是真正念佛,才能消除一切罪障。
  5. 隨喜功德〕。
    • 隨喜不僅不嫉妒,還要發心成就,並且盡心盡力幫助人,才是真正隨喜;自己有力量但是不肯盡力幫忙,或是單單不嫉妒,仍然不是真正的隨喜。要知道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能歡喜容忍別人超越自己,隨喜的功德就殊勝。
    • 嫉妒、瞋恨是嚴重傷害自性的,必須連根拔除,拔除的方法就是隨喜功德。
  6. 請轉法輪〕。
    • 禮請法師大德講經說法,來弘法利生,這也是最大的福德。
  7. 請佛住世〕。
    • 佛入滅了,佛的弟子無論是出家,或是在家弟子(居士),只要真正有修、有學、有德行,能給我們做榜樣,能指導我們修學,都應該請他在此地常住。
  8. 常隨佛學〕。
    • 以佛為修學榜樣、為學習的典範。佛今天不在世,佛的經典還留在世間,依照經典修行,就是常隨佛學。
  9. 恆順眾生〕。
    • 指面對法界一切有情眾生,一定要順。在恆順當中觀察機緣,誘導眾生斷惡修善,助他破迷開悟。要有智慧、善巧方便,才能恆順。
  10. 普皆迴向〕。
    • 把我們自己所修、所學的功德,毫髮都不保留,全部迴向給法界一切眾生、迴向菩提、迴向實際,把自己的心量拓開,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個自己,到此境界才是真正究竟大圓滿。
-----
 佛法修學分為四個階段,就是清涼大師在《華嚴經》上所講的:「信、解、行、證。」

  • 〔信〕,能信就是緣成熟。
  • 第一要相信自己,佛法最重要的是信自己,不是信外面。信自己有佛性、信自己本來成佛、信自己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信自己真如本性被染污,只要我們把染污去掉恢復自性,就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
  • 第二是信他,﹁他﹂是指佛法。
  • 〔解〕,理解佛法所說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 修行入門,如果是選用經典,就從這裡下手。如果一天念一個小時,你就修一個小時;念兩個小時只是修兩個小時,當然修的時間愈長愈好
  • 〔行〕,是建立在解的基礎上。真正的行,是有理論的基礎、正確的方法。
  • 《論語》所講的夫子五德,溫厚、善良、恭慎、節儉、忍讓,即「溫、良、恭、儉、讓」。
  • 〔證〕,證才是真正得受用。何謂證?簡單的說,就是把自己所信、所解、所行的,在日常生活當中,所有用得著的統統融合了,這就是證。
  • 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裡告訴我們:「本覺本有,不覺本無。」「迷、邪、染」,這是惡業,是本來沒有的。「佛性正知」此是至善,是本有的。本有的當然可以恢復本無的當然可以斷除。罪業是迷、是邪,是本來沒有的,當然一定可以消除;佛道是本有的,所以佛道一定可以證得。
--選摘自〔淨空法師-認識佛教

2013年3月9日 星期六

生命手冊(摘選)--海濤法師編著(轉貼)

掌握自己的生命 
 
我 們所作的「業」,或是說行動或行為,都深深影響每一個人往後的命運。我們的生命是好是壞?我們的生命是高是低?絕對跟我們的「業力」有關。所謂業力,就是我們的行 為和我們的語言。我們的身體做出怎樣一個行為來,我們的嘴巴講出怎樣一句話來,都會影響我們的命運,影響我們的生命。這種行為的法則就是業力法則。
我們講的話,如果是充滿了愛心與慈悲,充滿了關懷與溫馨,別人就會感到無比溫暖;相反的,如果我們老是喜歡講一些傷害別人的話,或是尖酸刻薄的話,……自然就會感受到那種不和諧的氣氛。根據牛頓運動定律,一個作用力出去了,必定會有相等的反作用力回來。這代表什麼?我們每一瞬的起心動念、一句話、一個行為,都會帶一些什麼回來。如果我們希望別人好、對別人有愛心,這慈善的念頭一出去,一定會有相對的溫暖回流。所以,反作用力好壞的關鍵,在於自己所拋出去的業力或行為力的性質是好是壞善業,會有相等善的力量回饋;反之,惡業也必然有同樣的反作用力回來
切記!作用力是因,反作用力是果,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是成正比的這個世界永遠不會存在這麼一種定律:你發出去的力量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世間上任何一個事物,即使是不好的事,也是依緣而生起的,都值得我們去思維、反省。
我們每一個人要為自己的身、口、意三業負責任,如果你一向都是善良的,不說傷害別人的話和行為,在緣起的法則之下,自然後面的結果一定是好的,因為前面的因緣都很好,反之也是如此。我們這輩子是不是要過得有意義、有價值,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以生命管理的觀點來看,應該相信三世說,就算不信宗教的人,相信它也沒壞處。因為,抱著姑且相信三世因果說法的人,就能心懷因果報應的戒慎恐懼之心,努力行善去惡,也許就可得到現世善報,或可能在死後得善報,甚至可能還有三世得善報的呢!就算現世尚未得善報,能夠心安理得的過生活,其實也就是一種現世的善報,因為你的生活過得比別人自在、安祥,這是忙碌社會中的現代人多麼夢寐以求的事啊!
有智慧選擇自己人生道路的人,都應該認真思維一下能對今生來世有究竟利益的生存之道是什麼?雖然我們沒有辦法讓我們的生命延長,但是卻可以豐富我們的生命。 相信對大多數的人來說,都希望有一個幸福快樂的人生,既然如此,我們何不從佛法當中去借助它的智慧呢?能夠做自己的主人,才是真正快樂的人。藉由佛法,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能認清生命的本質,掌握自己的生命。
生命電視台台長 海濤 
生命手冊
  • ◎這世上,有時笑笑人家,有時給別人笑笑自己,放輕鬆,給自己快樂,也給別人快樂。
  • 微笑,是世界共通的語言;和睦,是待人接物的根本。
  • ◎愛是感情的基礎、是奉獻的美德,奉獻我們的愛心與關懷,使社會更美好。見他人善,當如己善,必助成之;視他人物,當如己物,必愛護之。
  • 恐龍早就在地球上絕跡了,而蟑螂卻還在地上爬。我們遇到艱困的環境,要有蟑螂的精神。
  • ◎那些說「明天會更好」的人永遠「明天才會好」,所以找們要說「今天就會好」,從現在起就要對人好。
  • 佔別人的便宜,就是我們惹禍的開始。
  • 安莫安於知足危莫危於多言樂莫樂於好善苦莫苦於多貪
  • ◎當我們感到痛苦時,想一想還有人比我們更痛苦;當我們感到快樂時,想一想還有人正在受苦,我們要把快樂的心轉成幫助別人的心。
  • 樂觀的人只顧著笑,而忘了怨;悲觀的人只顧著怨,而忘了笑。
  • ◎為他人盡力,即為自己盡力;不幫助他人的人,不能得到別人的幫助。
  • ◎古人云:「積愛成福,積怨成禍。
  • 樂觀者看到條條都是康莊大道,悲觀者看到條條都是此路不通。
  • 對已經改過、懺悔的人,我們不能再給予第二次責難。
  • ◎無聊的時候,最好到戶外走一走,最糟糕的是一直看電視。
  • ◎不知道自己缺點的人,一輩子都不會想要改善。
  • ◎我們不小心跌倒時,不要急著爬起來,既然已經摔倒了,就在原地享受一下摔倒的滋味。
  • ◎在外面與朋友嬉遊的時候,不要忘記家中孤獨的老人。
  • ◎真正止滅欲望後,生死束縛解開,隨之而來的才是真正的平和。
  • ◎學著愛每一個自己,當你接納他們時,你也正在把他們併入你的大我。
  • 執著我們視為可愛可喜的事物,即是種下苦因,因為沒有任何事情能維持究竟的永恆。
  •  
  • ◎感官世界的本質是苦,當我們期望它滿足我們時,只能從這裡得到痛苦。
  • ◎愛是以一種自然的禮物狀態,自然來到,它是生滅相續,一執著,愛就死了
  • 試著放鬆身心,嘗試不受不相干的事情煩擾,讓它們隨來隨去
  • 承擔,就是修行
  • ◎安靜的心是最高的品質,它是沒有分界的,是完整的、純潔無染的。它就是全神貫注、覺察力、愛和最高的智慧。
  • 生活如果能無我,生活的本身便是愛與美
  • ◎世界上有兩種人可以得到快樂和幸福:一是修善不造罪的人,一是造罪知道懺悔的人。
  • 過去的事已經過去,從現在起如何自新,才真正要緊。
  • ◎ 放下愛恨,一切順其自然。
  • ◎人們經常為生活的每一個方面,如職業、副業、嗜好,有規律地訓練自己。至於為生命本身去接受訓練,則往往不被重視。
  • ◎「自有一雙慈悲手,摸得人心一樣平。
  • ◎悲心與利他的心態,就是當你面臨必須在自己與他人的福祉之間作一抉擇時,你把他人福祉放在自己福祉之上的那種感覺。
  • ◎一般人心中主要是將他人分為三類:友、敵、非友非敵。對此三類,我們所持的態度是:貪、瞋、漠不關心。一有此三種態度,利他之心就無從生起。因此,消除貪、瞋與冷漠,實屬重要。
  • 唯有愛心才能對治瞋恚唯有慧劍才能斬斷無明唯有慈愛才能克服仇恨,願一切眾生永遠安樂。
  • ◎除非我們能不捨晝夜地培養--對每個我們遇見的人都能產生愛心,不然我們會錯過了生命中最能使我們喜悅的部分
  • ◎開始修行時,應以克制自己為基礎,再來即應以積極助人為目標。
  • 任難任之事,要有力而無氣處難處之人,要有知而無言
  • ◎生命的勝利者就是勇於認錯的人!
  • 快樂因調伏自心而有心不調伏,樂不可得
  • ◎生命的過程中,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裡,要有坦然面對自己生命不足的態度。
  • ◎保持微笑是最好的良藥。微笑的人做事最舒服,大家都喜歡他。
  • 不要說你沒有力量!力量只有大小,絕非有無問題。那怕是一點一滴,都是無比的功德。
  • ◎你在做善事時,如果人們說你自私自利,不管怎樣,還是要繼續做善事;你在做善事時,如果人們遺忘你的辛苦,不管怎樣,還是要繼續做善事。
  • ◎這個世界有太多的苦難與不平,要我們付出善心的愛與溫暖的手。
  • ◎你要人對你做什麼,你也要對他們做什麼。
  • 一旦降伏了內心,心流中不再有瞋恨,就不再有外在的仇敵
  • ◎利用困境,摧破自我愛惜;受苦、疾病等是淨除惡業和障礙的掃帚
  • 任勞容易、任怨難耐苦容易、耐煩難;我們要學習任怨又耐煩。
  • 喪失財物事小,喪失智慧事大求取財物事小,求取智慧事大
  • ◎所有的欲望,只有小小的甜味,卻隱藏著相當多的苦頭。
  • 貪愛一百件事物,就有一百個苦惱,貪愛九十件、十件、五件、兩件事物,就有九十個、十個、五個、兩個煩惱
  • ◎尋找幸福是向前走,對過去無悔、對現在無懼、對未來無憂;真正的享受是無貪,真正的幸福並非擁有,而是喜捨。
  • ◎逃避學習的後果,只使這些課程一再地出現在生命之中,你終究要練習到學會為止。
  • 要時時觀照看好自己的清淨心要求自己不受貪愛、瞋恨心的干擾
  • ◎講好話、存好心、常懷感激心。
  • ◎人的心地如同一畦田,土地沒有播下好的種子,就長不出好果實。
  • ◎做事要找方法,不要找理由。
  • ◎習慣養成個性,個性決定命運。
  • ◎一個實踐勝於百個理論。
  • ◎快樂有如香水,向人灑得多自己也必沾上幾滴。
  • ◎能容忍自然免禍,能安靜自然養福。
  • 心能知足心常樂人到無求品自高
  • ◎過去是一塊磐石,無法改變;未來是一塊泥土,任你雕塑。
  • ◎成功是優點的發揮,失敗是缺點的累積;寧願先失敗再成功,不要先成功再失敗。
  • 生命不是要超越別人,而是要超越自己
  • ◎不怕能不能,只怕肯不肯不是行不行,只是要不要
  • 不如人處勿自嘆,須知天外有天勝於人處勿自傲,尚念人外有人
  • ◎不聽聞閒言,才能避免無謂的爭端。
  • 重度腦性麻痺的孫嘉梁證明一件事:腦性麻痺可以被征服,「心靈麻痺」才是群醫束手的絕症。
  • ◎對世間要永遠付出慈悲心、關懷心,不要有怨恨心,也不要對任何人失望,這才能功德無量。
  • ◎生活的艱苦,可以從淡泊中度過;人事的不安,可從勤勞與謙退中改善。
  • 只有當我們不貪戀、不執著,痛苦才能免除
  • ◎愛迪生說:「我根本沒有在勞動的感覺,因為我不管做什麼,我都覺得相當有趣。」
  • ◎在我們有能力時,要寬大愛人,記得為別人留一盞光明而溫暖的燈,這是祖先們相當高明的處世哲學。
  • ◎傳說天堂來的小天使,手心都有一朵花,這朵花只向純真的心顯現。
  • ◎「慈心」不能缺乏親善的態度;「智慧」不能缺乏謙虛的涵養。
  • ◎「戰勝增怨敵,戰敗臥不安;勝敗兩俱捨,臥覺寂靜樂。」這是佛陀對侵略者著名的教誨。
  • ◎我們今天的命運不是和你的宗教有絕對的關係,而是和你過去的思想行為產生絕對的關係。
  • ◎要培養一份清淨無染的愛,在感情上不要有得失心,不要想回收,就不會有煩惱。
  • 人家丟給我們一張地圖,那是方向;但是要到那個地方,你要自己去走,不是看地圖就會到了
  • 怎樣得到好命?第一、好心腸就得到好命;第二、好言語就得到好命;第三、好笑容就得到好命;第四、好態度就得到好命。
  • ◎華盛頓:「我永遠不允許自己降低身分,去懷恨任何人。」
  • ◎我最大的願望是絕不發怒、永遠說真話、親切溫和,不責難任何人,以忍耐對待暴躁的人,以善意對待傷害自己的人。
  • ◎讓我們回歸森林,回歸大自然,在寧靜中重新找回本來面目,幫助自己關掉煩擾心神的那扇窗電視媒體的污染。
  • ◎和藹可親的態度,是最有力的自找介紹。
  • ◎生命的真諦是在於心靈的開啟與昇華。學佛是讓你要懂得關心自己,照亮別人。
  • ◎要了解生命真正的目的,人必須轉向宗教,他必須選擇和信仰一個宗教。因為宗教是奮鬥者的表現,宗教是人們最偉大的力量,它逐漸地領導人去完成自我。它使得卑賤者變得崇高;使傲慢者變節制;使貪婪的變得慈悲布施:使殘忍的變得善良;使主觀的變得客觀。
  • ◎賢者留德子孫,其益感天;愚者留財子孫,其害無窮。
  • ◎把自己太看高了,便不能長進;把自己太看低了,便不能振興。
  • ◎好也笑笑,壞也笑笑,好壞是分別出來的。
  • ◎不要把別人對你的好視為理所當然,要知道感恩。
  • ◎想改造世界適合自己,是過分的要求,如果我們不能稱心,或許可以知足。
  • ◎臉上是否有斑點,要用鏡子照一照;自己是否有缺點,要向別人去討教。
  • ◎我學會追求幸福的方法,便是限制自己的欲望,而不是設法滿足
  • 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好了。
  •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裡才永遠不會乾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群體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
  • ◎信仰是沒有國土和語言界限的,凡是擁護真理的人,就是兄弟和朋友。
  • ◎蠢材妄自尊大,他自鳴得意的,正好是受人譏笑奚落的短處,而且往往把應該引為奇恥大辱的事,大吹大擂。
  • ◎如果讓自己在小事上失去自律,難免將來在大事上也同樣會因失去自律而遭殃。
  • ◎九牛一毫莫自誇,驕傲自滿必翻車。歷攬古今多少事,成由謙遜敗由奢。
  • ◎內心的轉化雖不易完成,但絕對值得一試。我們應試圖以愛心--真正的愛心和較少的私心為基礎,建立一個較佳的人類社會。
  •  
  • ◎耽溺於遊樂是生命中最大的慘劇。因為,它能妨礙我們的思考,使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身敗名裂。
  • 當遇到困難時,你可以改變你的方向,但不要改變你達到目標的決定
  • ◎愛說假話的人,最終的下場就是即使說了真話也沒人敢相信。
  • 做任何事情之前,若你會先去考慮該做或不該做,而不是自己想不想做的問題,那麼,你就已經長大了。
  • ◎越是有人責備我,我就越堅強;越是面對刻薄的人,我就越懂得寬容
  • ◎建築在別人痛苦上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
  • ◎在家敬父母,何必燒遠香。生前不報父母恩,死後何必去祭墳。養兒方知娘辛苦,養女方知報娘恩。
  • 永遠不要因為承認錯誤而感到羞恥,因為承認錯誤可以使你更聰明
  • ◎把「德性」教給你們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錢
  • ◎心胸開闊,不要為令人不快的區區瑣事而心煩意亂,悲觀失望。
  •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脾氣暴躁是人類較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發脾氣就等於在人類進步的階梯上倒退了一步
  • 打開心門!如果心門大開,任何人出出入入,直暢無礙;反之,如果門窄了,任何人出入都會碰到的。
  • ◎如果有人講我閒話,我不予理會,如教堂的尖塔不理會群鴉聒噪。
  • 人的一生,既不是人們想像的那麼好,也不是那麼壞
  • ◎別看人的容顏,要看人的心靈。美色無美德,好比花無香,猶如塑膠花。
  • ◎如果我們想交朋友,就要先為別人做些事—那些需要花時間、體力、體貼、奉獻才能做到的事。
  • ◎當你做成功一件事,千萬不要等待著享受榮譽,應該再做那些需要的事。
  • 過份譴責微小的過失,無異是用利斧去殺一隻落在朋友額頭上的蒼蠅
  • ◎一個傻瓜確實需要尊貴的頭銜,叫人呼他伯爵,如此,他便可以忘記自己是傻子。
  • ◎人生的光榮,不在永不失敗,而在於能夠屢仆屢起。
--轉貼摘選自〔七葉佛教書舍生命手冊 海濤法師編著

佛陀教育中心各地波羅蜜書坊通訊地址


編號 書坊名稱 電話 傳真 郵遞區號 地址
1 台北饒河書坊 (02)2767-8088 (02)2747-2465 105 台北市松山區饒河街237號B1
2 士林天母書坊 (02)2872-5668 (02)2872-5668 111 台北市士林區天母東路85號1樓
3 基隆法嚴寺 (02)2456-2057 (02)2462-1823 206 基隆市七堵區東新街65巷48號
4 板橋悲願講堂 (02)2963-7336 (02)2963-5576 220 臺北縣板橋市中山路二段581號
5 台北永和書坊 (02)2231-4566 (02)2922-2767 234 台北縣永和市秀朗路一段211號
6 北大吉祥書坊 (02)2672-9893 (02)2672-9735 237 新北市三峽區國際二街21號
7 新莊菩提書坊 (02)2993-6687
242 新北市新莊區福樂街122號1樓
8 宜蘭般若書坊 (03)932-4719
260 宜蘭市民族路146號
9 羅東菩提書坊 (03)955-1102 (03)955-1103 265 宜蘭縣羅東鎮中山西街5號
10 三星生命書坊 (03)989-8686 (03)989-8787 266 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0號
11 冬山吉祥書坊 (03)958-0286 (03)958-3619 269 宜蘭縣冬山鄉冬山路二段478號
12 新竹竹北書坊 (03)657-0525 (03)657-0498 302 新竹縣竹北市文信路340號3樓
13 新竹新豐書坊 (03)557-7503 (03)557-7503 304 新竹縣新豐鄉文林街49巷9號
14 桃園龍潭書坊 (03)489-0306 (03)489-0305 325 桃園縣龍潭鄉神龍路49號
15 桃園林口書坊 (03)318-1055 (03)397-2829 333 桃園縣龜山鄉復興二路110巷58號1樓
16 桃園大溪中心 (03)390-8368 (03)307-0906 335 桃園縣大溪鎮仁和七街119號1F
17 南崁吉祥書坊 (03)321-6570 (03)321-2522 338 桃園縣蘆竹鄉南崁路59號
18 竹南吉祥書坊 (037)460146 (037)460147 350 苗栗縣竹南鎮立達街55號1樓
19 苗栗菩提道場 (037)336-026 (037)336-096 360 苗栗市中正路621號
20 台中中正書坊 (04)2225-6032
400 台中市中區中正路231號1樓
21 台中南屯書坊 (04)2381-7473 (04)2381-9729 408 台中市南屯區文心南三路960號
22 台中大元書坊 (04)2482-7300
412 台中縣大里市德芳南路81之3號
23 大里生命書坊 (04)2351-4002 (04)2487-0697 412 台中縣大里市新仁路1段217巷47、49號
24 潭子生命書坊 (04)2539-2993 (04)2539-0679 427 台中縣潭子鄉新興路一段324號1-2樓
25 沙鹿生命書坊 (04)2662-7483 (04)2665-5838 433 台中縣沙鹿鎮文昌街133號1-2樓
26 彰化中山書坊 (04)723-0028 (04)726-5368 500 彰化市中山路二段463號(近八卦山牌樓及夜市)
27 南投般若書坊 (049)225-9280
540 南投市平山一路13號
28 南投集集書坊 (049)276-4840 (049)276-2118 552 南投縣集集鎮民生路224號
29 嘉義興業書坊 (05)216-6700 (05)216-8208 600 嘉義市興業東路555之15號
30 嘉義民權書坊 (05)225-2320
600 嘉義市民權路420號
31 嘉義北安書坊 (05)2841-564
600 嘉義市劉厝路199號
32 嘉義中山書坊 (05)228-8665
600 嘉義市中山路366巷3號
33 朴子般若書坊 (05)362-1085
613 嘉義縣朴子市朴子五路25號1樓
34 嘉義大林書坊 (05)264-2682 (05)362-1081 622 嘉義縣大林鎮中山路1巷17號
35 八德吉祥書坊 (05)633-0701 (05)633-0429 632 雲林縣虎尾鎮八德街90號
36 雲林觀音講堂 (05)633-1565 (05)631-3965 632 雲林縣虎尾鎮興南里竹圍60-3號
37 斗六長春書坊 (05)537-2429 (05)537-8775 640 雲林縣斗六市南京路373號1樓
38 高雄生命書坊 (07)221-2323
800 高雄市新興區中山二路472號7樓
39 苓雅生命書坊 (07)722-1749 (07)722-1029 802 高雄市苓雅區廣州一街141號B1
40 高雄右昌書坊 (07)365-4369 (07)365-4369 807 高雄市楠梓區樂群路91巷5弄1號
41 高雄慈悲道場 (07)556-9911 (07)556-5920 813 高雄市左營區忠言路189、191號B1
42 高雄鳳山生命書坊 (07)710-3522 (07)745-2016 830 高雄縣鳳山市光遠路17號
43 屏東遠東書坊 (08)756-2199 (08)751-8246 900 屏東市台糖街27號(遠東牙醫診所)
44 屏東菩提書坊 (08)751-6018 (08)751-4466 900 屏東市棒球路59巷18號
45 屏東內埔書坊 (08)778-1906 (08)778-8703 912 屏東縣內埔鄉學人路695號
46 林邊菩提書坊 (08)8757-656 (08)875-5243 927 屏東縣林邊鄉仁和村中林路47號1樓
47 屏東枋寮書坊 (08)871-0829
940 屏東縣枋寮鄉仁和村中山路二段297之1號
48 花蓮蓮花書坊 (03)831-1673 (03)831-1672 970 花蓮市建國路160號2樓
49 花蓮遠東書坊 (03)835-8199
970 花蓮市建林街188號(遠東牙醫診所)
馬來西亞書坊



50 吉隆坡蓮花書坊 60-34042-6699 60-34042-6622
7th Floor, Lot 442, Wisma Hrih Lotus, Jalan Pahang, Setapak, 53000 Kuala Lumpur, Malaysia
51 如來菩提書坊 60-16-2623079 60-6799-3799
馬來西亞 森美蘭州 汝來鎮工業區 黃金大道 百奧科技園 5773號 郵區71800(Lot 5773, Block 3, Jalan Emas,Nilai Industri Estate,71800 Nilai,Negeri Sembilan, Malaysia.)
52 古晉書坊 H/P: 016-888-8919

SL72, Ground Floor, Premier 101 Mall, Jalan Tun Jugah, 93350, Kuching, Sarawak, East Malaysia
國外其他書坊



53 新加坡菩提書坊 (65)6467-3116

No. 21,Sun Court, Lorong kilat, #01-02 Singapore 598123
54 香港生命書坊 852-28110899 852-28110302
香港荃灣葵涌葵德街15-33號葵德工業中心2座2樓F室
852-31632996
55 棉蘭書坊 (62)61-6618428
/ 6639354


Life Association Jl :  Makmur No: 36 C-D
56 紐西蘭書坊 64-9-2794199

202-204 Great South Road, Papatoetoe,Manukau 2025,Auckland, New Zealand
57 加拿大書坊 1-902-4316937

13 Trimble court. Halifax, NS. Canada
58 緬甸‧仰光 妙音寺書坊 95-015-243-31

NO.267, Pyay Road, Sun Thiri Dan Alley, San Chaung Township, Yangon, Myanmar
59 緬甸‧曼德勒 金多堰觀音寺書坊 (95)02-35121

JIN TAW YAN CHINESE BUDDHIST TEMPLE BLOCK 320, HTINN WIN QR. NEAR JETTY MANDALAY, MYANMAR
--至2013年3月9日止